紅磡必嘉街43號嘉景軒4號地下 3563-9402 6186-5376 professional.flowers.ltd@gmail.com

Follow Me

Close

葬禮 也稱葬儀、葬喪、喪禮、喪事、帛事或後事,是一種社會儀式,正式標誌一個人的死亡,也是一種處理屍體的禮儀。世界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葬禮形式。葬禮的歷史和人類文明一樣古老。例如石器時代的墓葬中,死者的肢體經常按一定格式擺放過、屍體塗有象徵鮮血和生命的紅赭石,墓穴中有陪葬品等。從人類學的角度看,葬禮是讓活人用非破壞性的方式向死者致意,把由於人的死亡而被擾亂的社會關係重新平衡起來,它可以維持社會的凝聚力並防止社會崩潰。

<不同「宗教」的葬禮>

  • 基督宗教

基督宗教(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)葬禮由牧師神父主持,在墓穴周圍舉行禱告願死者安息升入天堂。有時候前半部分在教堂舉行。天主教還為死者舉行追思彌撒等(如羅馬教宗)。基督教和西方傳統葬禮的主要色調為黑色

早期基督徒大多葬在教堂旁邊的墓園,後來隨着火葬等新興葬禮形式的出現,基督徒的喪葬方式也多了一些選擇。

  • 佛教

佛教葬禮,以僧人唱誦佛經陀羅尼,作法會超度死者,一般情況下,以火葬為主,並撿拾骨灰舍利子供奉,亦有土葬者。少部分僧侶在圓寂之後會被製為真身塑像。而藏傳佛教也有天葬儀式,天葬師會將遺體切割並讓禿鷹將遺體的肉塊食盡,有釋迦佛前身「割肉餵鷹」之遺風。

另外,在藏傳佛教的傳統中,如班禪喇嘛達賴喇嘛等地位崇高的宗教領袖有活佛轉世的觀念,在圓寂之前會透露出轉世靈童的下落,並在圓寂之後準備他們的後事。

  • 道教

道教喪禮可分為七個儀式。包括「開壇請聖」、「誦經禮懺」、「破地獄」、「遊十殿」、「過金銀橋」、「坐蓮花」、「交經送亡」。

道教承襲古代中國人的「人死轉化神鬼」觀念,相信人死後會以另一狀態存在。[1]道教科儀的內容、法器、儀式、功能亦能追溯至先秦巫術,但經過歷史發展,並加入儒家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已與之前迥然不同。

道教喪禮的目的可歸納為「陰安陽樂」,能在親人死後仍能盡孝可謂對在生的家人很大的安慰。故此,雖然道教科儀表面上是對死者而作,但儀式所代表的含意每每是令家人相信,他們所安排的禮儀已幫助死者找到歸宿,可得安寧。

  • 印度教

印度恆河邊的瓦拉納西,印度教徒相信在當地死去並火化即可脫離塵世與肉體的痛苦。

  • 伊斯蘭教

伊斯蘭教認為應儘快舉行簡單的土葬,有「亡人奔土如奔金」之說。一般在死亡三天內舉行。由死者親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屍體後以白布包裹。為死者行站禮祈禱,誦念可蘭經。之後運往墓地土葬,屍體面朝聖地麥加天房(克爾白)方向,無棺材或陪葬品。整個葬禮過程中要求參與者節哀沉默。

  • 非宗教葬禮

近現代出現了非宗教的葬禮,如共產黨員的葬禮、人本主義無神論的相關葬儀等。

 

 

資訊來源:
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8%91%AC%E7%A4%BC

 

 

聽到「生命之花」,很容易想到是一種花,它的意義很能代表到「生命」的意義、生命的氣色、生命的偉大、等等等等。

答案是:全錯!

根據百度百科記載,「生命之花」是:

古埃及神秘学派的核心,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几何符号:生命之花(Flower of Life)

以下是詳細解釋:

生命之花是將圓形拆成許多全等的尖橢圓光輪而成。過程重複7次,同時向外旋轉,創造出“細胞”圖案。而每到第8次分裂就是一次新的向外旋轉,如此重複下去,直到無限次,創造出母體。
雖然生命之花圖樣在二維看起來是一連串的圓形,但其實是在表達三維空間球內有球的過程,因此圖樣很像人體細胞的減數分裂,也讓生命之花成為自然創生過程的幾何象徵。由於每個“細胞”都包含母體的模式,生命之花就好比全像圖片,和宇宙相仿,其圖樣的樹枝狀結構描繪了光的幾何互動模式,如同人體內的遺傳物質、DNA的遺傳密碼排列。生命之花是一種純粹的意識火焰,位於地球孕育源頭的深處,人類的意識層次需要依賴它才得以存在。在它的比例結構中涵蓋了有關生命的每一種面向。它代表了所有的數學方程式,所有的物理學定律,每一種音樂和弦,每一種生命的生理形式,包括你的身體。包括每個原子、所有的次元層次,它包含波動宇宙中的每件事。生命之花才是真正的科學。
生命之花矢量图

30adcbef76094b3688d561d9a1cc7cd98d109dba

花語在19世紀初起源於法國,隨即流行到英國與美國,是由一些作家所創造出來,主要用來出版禮物書籍,特別是提供給當時上流社會女性休閒時翻閱之用。

花語最早起源於古希臘,那個時候不止是花,葉子、果樹都有一定的含義。在希臘神話裡記載過愛神出生時創造了玫瑰的故事,玫瑰從那個時代起就成為了愛情的代 名詞。花語在19世紀初源於法國,隨即流行到英國與美國,是由一些作家所創造出來,主要用來出版禮物書籍,特別是提供給當時上流社會女士們休閒時翻閱之 用。真正花語盛行是在法國皇室時期,貴族們將民間對於花卉的資料整理編檔,裡面就包括了花語的信息,這樣的信息在宮廷後期的園林建築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。 大眾對於花語的接受是在19世紀中,那個時候的社會風氣還不是十分開放,在大庭廣眾下表達愛意是難為情的事情,所以戀人間贈送的花卉就成為了愛情的信使。
隨著時代的發展,花卉成為了社交的一種贈與品,更加完善的花語代表了贈送者的意圖。

致電下單 Whatsapp下單